水煮方法最健康
那么鸡蛋有哪些做法,怎么做又更营养呢?
煮鸡蛋: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最佳,也最容易消化——在胃里的停留时间大约为1小时30分钟。而煮沸时间超过10分钟的鸡蛋,蛋白质结构再次变得紧密,要想在人体内完成基本消化需要3小时15分。
蒸鸡蛋羹:不要在混合之初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搅匀蛋液后再加入调料,略搅几下保证空气混匀就入蒸锅,这样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
摊鸡蛋和炒鸡蛋:最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因为温度过高时,鸡蛋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链上的硫氢基团被氧化,导致相邻分子之间形成共价键,通过交叉连接把链状分子编织成网络,从而使鸡蛋变硬。尤其是颜色深,炸得焦脆的鸡蛋,还有可能产生3,4-苯并吡这种致癌物。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需要相对较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其中,水煮的吃法最营养
在各种食物里,鸡蛋的吃法几乎是最多种多样的,致力于烹饪与营养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根据各种研究与实验数据,帮我们列出了3个鸡蛋吃法排行榜,最后发现,不管在哪个榜单里,“带壳水煮蛋”这种做法都排名第一。
“有益心脏排行榜”:第一名: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胆固醇一旦被氧化,就会成为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威胁之一),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第二名:水煮荷包蛋。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第四名:煎荷包蛋。第五名:摊鸡蛋。是指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第六名:炒鸡蛋。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鸡蛋怎么吃才营养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