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除人居环境旧弊,兴美丽乡村新利
一、背景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从2009年起就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化”工程(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然而这几年遇到了新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类垃圾收集难、分类难、清运难问题,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残垣断壁问题,旱厕改造早带来的厕俱破损和长效管护问题等,成为临淄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痛点难点,也成为全区下定决心必须攻坚破解的“拦路虎”。今年以来,临淄区在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经验基础上,选择部分镇进行试点,分类探索解决这些“疑难杂症”的办法措施,奋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第一炮”。
二、探索实践
1.凤凰镇开出村庄长效保洁“药方子”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卫生治了乱、乱了治,检查一次打扫一次,耗时耗力,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临淄区凤凰镇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看到了村容村貌的显著变化,全镇干部群众决心把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巩固住、维持好,争取一次投入长期收益,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卫生环境常治长效问题。
垃圾上门收,解决乱扔乱倒问题。城乡环卫一体化每个村都配备了垃圾桶,这些垃圾桶的摆放位置却成了大麻烦:放在村民聚集的村内,周边住户有意见;放在相对远离住户的村外,群众特别是老人扔垃圾不方便。同时,老百姓扔垃圾随意性强,离得很远就往里扔,美其名曰“投篮”,结果造成桶内干干净净、桶外垃圾遍地,保洁员一天打扫十几遍不见效,村民躲着走,怨声载道。
凤凰镇领导班子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在“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中深入群众、问计于民,最后决定不在村内设垃圾桶,由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变被动为主动。明确这一思路后,凤凰镇选择东申、西刘2个村进行试点,由村内保洁员定时定点到村内收集。试点中发现,收集垃圾的时间要定在早上6点到9点之间,这段时间村内常住的几乎家家有人,节假日和农忙时节要一天两收,才能保证日产日清。试点成功后,凤凰镇投资110万元给辖区52个村全部配上垃圾收集车,村村实现上门收,全域消灭垃圾桶。
村内实现垃圾不落地后,凤凰镇针对薄弱环节又做了三件事:一是投资55万元,购置2辆大型垃圾压缩车,每天对8个片区、商业街区商铺进行垃圾上门回收,解决了产生垃圾大户的收集问题。二是投资229万元,购置65辆各类扫保机械,对全域道路进行机械化扫保,解决村域、路域之间卫生保洁问题。三是对村内各个垃圾点收集点和垃圾收集车辆作了标注、安装电子摄像头,绘成了电子地图,不仅能够时时监控,还能够及时掌握村情民意,为下一步数字乡村治理奠定基础。凤凰镇党委书记算了一笔账:“以前垃圾新购置垃圾桶要花30万,环卫保洁运转资金110多万,一年环卫保洁投入不下600万元,这还不算组织镇村干部和村民义务劳动。现在镇上一次性投入不到400万,几年内不用再投入,更何况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这是经济账更是民心账,民心账才是最大的经济账。”
垃圾预约收,解决分类难问题。农村垃圾收集重点、难点在分类。凤凰镇在垃圾分类方面做过多种尝试,无论是村民户下初次分,还是保洁员收集二次分,效果都不理想,群众嫌麻烦,接受有难度。群众需求就是努力的目标,凤凰镇在实现垃圾上门收集后,又把分类这一课题作为攻坚方向,镇党委政府利用前期成果,对农村垃圾的种类、数量、地段等作了深入调研分析,将垃圾划分为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餐厨垃圾、柴草垃圾8大类,逐一溯清源头、研究对策,将分类收集关口前移,实施分类处理。经过试点实践,结合前期垃圾上门收集工作,凤凰镇提出了自己的垃圾分类办法:户下产生的生活垃圾,需要日产日清,实行上门收集;可回收垃圾,村民想换几个零花钱,由保洁员和户下进行协议变卖处理;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垃圾,这些垃圾产生不定时、不定量,由户下预约镇环卫所,镇环卫所联系第三方公司上门进行收集,集中统一处理;餐厨和柴草垃圾,有利用价值,由施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为方便群众预约,凤凰镇开发了“智慧凤凰”手机APP,开通“预约收报”“你盯我办”等功能板块,不仅让群众便于预约,而且发挥了群众监督作用,村内哪里有了垃圾,村民随手拍、随手预约,村容村貌大家来维护,通过数字化管理,真正打通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最后一公里。
网格化管理,解决长效治理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人民战争”,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发动农民不能只有口号,还要有办法。凤凰镇充分考虑村庄人口、绿化面积等因素,将全镇划分为224个基础网格,村“两委”成员、网格员、保洁员“三员”共同负责网格内垃圾分类收集、环境卫生治理、绿化带修建等工作,管理效果实行积分制管理,每月结合各级督导检查、镇村自查结果,对网格进行大排名,每半年一次评比表彰,对排名前30%的村庄进行资金奖励。广大农民群众看到村里的可喜变化,也积极投入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战役中来,自觉清洁庭院,自觉开展房前屋后卫生清理、堆放整洁,自觉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一处处院落变成“微景观”,网格片区对户下积极引导,一月一评分一排名,按照积分兑换调味品、面条、面粉等,激发村民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人居环境整治大格局。同时,凤凰镇积极引导各村在提高颜值中找到产值,利用整合的闲散院落、清理的垃圾场湾建设荷花塘和小游园,平均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美丽乡村变为美丽产业,村里美了,集体富了,群众乐了,凤凰镇群众满意度也从连续5年排名末位跃居全区第一,真正实现了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2.敬仲镇破冰农村残垣断壁整治
农村残垣断壁,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难点。为破解这一问题,临淄区敬仲镇开展集中清理农村残垣断壁试点,利用腾空土地修建农村公共设施,彻底根治农村人居环境顽疾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了农村闲置资源。
广泛动员,严实摸底。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威望高的村民代表纳入工作专班,确定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依法实施、分类分步整治3条工作原则,务求工作实效。把宣传动员摆在工作首位,利用大喇叭、拉横幅、微信工作群、党群议事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家喻户晓、应知尽知。组织60支调查队伍,按照“编号、盯号、销号”三个步骤,分片区分村、逐院逐户进行摸排,确保一户不漏、一宅不落,全镇共排查院落1万余处,纳入整治范围的652处、18.84万平米。
深入分析,明确政策。结合前期摸排情况,组织相关人员逐类逐户进行分析研判,将需要整治的破旧院落分为两大类,即一户一宅闲置破旧的、一户多宅闲置破旧的。在此基础上,细分四小类,逐一制定推进措施:一是对一户一宅闲置破旧的,原则上进行拆除,由村集体与户主签订协议,在维护户主合法利益前提下,宅基地由村委暂时托管实用。二是对一户多宅但房屋保存较好的,根据各村实际,由村集体协议收取宅基地承包(使用)费用。三是对一户多宅但闲置破旧的,原则上全部拆除。四是对房前屋后空闲地,一律收归村集体所有。同时,为鼓励各村开展工作,制定《敬仲镇闲置破旧宅基地拆除奖补办法》,每拆除1户,镇政府按照1000元标准对村集体进行奖补,对拆除后进行绿化的单独进行奖补。
倒排工期,集中攻坚。确定工作启动15天内清理70%的任务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倒排工作进度,全面启动整治工作。一是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建立“党员包巷到户”工作机制,做到承诺、宣传、清理“三争先”,全镇率先拆除的10余户,全部是党员户。二是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在每个工作片选树一处推进快、成效好的“旗手标杆”院落作为工作参照,组织各片区巡回观摩学习,形成比进度、比质量良好氛围。三是发挥乡贤协调作用。对有抵触情绪的村民,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乡贤上门做思想工作,取得村民理解支持。截止目前,全镇已拆除闲置破旧院落625处、18.04万平米,完成率全部达到95%以上。
分类整治,综合利用。结合敬仲镇实际,研究确定5种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一是进行绿化。对不连片、比较分散的244处,由镇政府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芍药、樱花、丝棉木、果树等绿化苗木,村集体统一进行了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4万平方米。二是对外承包。对位置较好、较便利的131处,由村集体按照相关标准建设厂房、设施等,对外进行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建设公益设施。对周边住户相对比较集中的164处,建设停车场、百姓大舞台、党建广场、小游园等公共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四是重新划分宅基地。对符合条件、有需求的村民,经批准重新划分宅基地14处。五是拟申报土地复垦项目。对村庄周边、相对连片的72处,平整后进行复垦,申报土地综合治理项目。
敬仲镇一拆一建,不仅解决了人居环境的大问题,而且拓宽村庄发展空间,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就是“村子透气,心里亮堂。”
3.朱台镇建立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
临淄区自2014年探索开展农村旱厕改造,推广了三格化粪池式、双瓮式改造模式,全区实现应改尽改。改得早也伴随着新问题,这几年厕具开始破损、渣液逐渐增多,维修维护、配件供应、渣液抽取、运输利用等工作摆上桌面。临淄区朱台镇积极探索卫厕管护新模式,建立“户用、村管、站服务、镇监督”四级体系,实现“厕具坏了有人修、渣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
探索卫厕管护新内容、新机制。将探索建立卫厕管护机制作为工作着力点之一,选择部分村进行试点,对卫厕管护车辆、厕具部件采购和无息流动资金予以全额补助,试点探索3项管护任务:一是卫厕管护设备的配备与使用。重点探索配备抽粪车辆和厕具零配件的数量、管理、使用、维护等。二是管护组织建设。重点探索管护组织服务辐射范围、管护组织运作主体、规章制度、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等。三是卫厕服务宣传。重点探索如何引导群众正确使用卫厕,如何让广大改厕农户知晓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如何对服务组织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等。
明确管护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实行“政府补助、市场运作、成本服务”,镇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与村集体补贴资金合并使用,对管护组织、管护人员进行奖励补助。一是建立卫厕管护组织。按照“有场所、有牌子、有车辆、有人员、有电话、有制度、有经费、有配件专柜、有活动记录、有粪液利用”十有标准,成立3个管护服务站,每个服务站辐射覆盖10个行政村,逐一明确服务人员职责、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服务价格,管护站点设立配件专柜,所有工作人员培训上岗,随时提供上门服务。二是建立厕具维修服务体系。组织厕具生产企业在敬仲设立服务网点,培训维修人员,配齐维修工具和厕具零配件,公开服务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电话。当农户卫生厕所出现问题,由镇、村负责协调厕具供应企业和施工单位,按照中标合同承诺的质保期和质保范围进行维修。质保期外的维修服务,按配件等耗材成本和人工服务市价收费。
三是建立群众满意度回访制度。统一制作《农厕服务联系卡》,设立管护服务质量投诉举报电话,如有群众反映服务质量等问题,认真开展督查整改。定期抽取5%农户进行满意度回访,镇政府根据回访结果折算补贴经费。
确保卫厕渣液生态处理有效利用。重点采取3种方式处理农户卫厕渣液,均实现无害处理和有效利用。一是农户田间自用。农厕管护服务站抽取渣液后,帮群众运送至田间地头,农户在地头设置储液罐或储液池,对渣液进行二次发酵,作为农作物的基肥、追肥使用。二是农业生产基地用作肥料。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建设渣液回收储存池,采用新材料红泥膜气囊发酵包和沼气发酵技术,回收处置卫厕渣液,生产沼气、沼液、沼渣,全部用于农场生产。三是专业公司生产有机肥料。与山东瓦力等有机肥料生产企业合作,以玉米秸秆、蔬菜废料、牛粪、卫厕渣液等为原料,加工生产生物有机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淄博市农村改革发展中心供稿)
(免责声明:该展示案例内容系发布单位或个人自主供稿,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