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服务人民健康事业——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

2021年07月18日08:24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见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时,他正在该校新校区的中药植物园内教学生辨认百草。天气炎热,这位“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仍然一丝不苟地向年轻人传授着中医药国粹。

  2020年1月26日晚,年逾古稀的张伯礼,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需要他驰援武汉的通知。

  形势异常严峻!这是张伯礼来到武汉后最为强烈的印象。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张伯礼提出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疫苗的情况下,对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实行中医治疗。

  2月12日,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院士作为名誉院长,率领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的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同时,在张伯礼等专家的强力推动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医院等医院的重症患者也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武汉市各医院中医药的介入治疗率从30%上升到约90%。

  除中药汤剂之外,因人施治调制中药颗粒剂,辅以按摩、贴敷、压耳,并组织练习保健操、八段锦及心理疏导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月16日,就在进驻江夏方舱医院的第5天,张伯礼因劳累过度,引发胆囊旧疾。经检查发现,其胆囊已经化脓,必须手术摘除。术后第2天,张伯礼就忍着病痛在病床上架起小桌办公。张伯礼住院期间写了一首诗: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他还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国粹,是张伯礼的初心,几十年来初心不改。张伯礼介绍,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在几千年的抗击瘟疫斗争中,中医从未缺位,创立了中医治疗疫病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早的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疫病的记载,汉代张仲景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伤寒杂病论》。而后历代医书对疟疾、麻疹、白喉、水痘等急性传染病及其辨证治疗办法,都有明确记载。明代吴又可编著的《温疫论》,更是集大成者。张伯礼表示,中华民族的日益强大昌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中医药守护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健康。

  张伯礼一直重视中医学教育,他认为任何一个学科成熟发达的标志,就是要建立标准,中医人才培养也应有统一的标准。2008年,他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和全球第一个中医学国际标准。张伯礼组织编写的世界中医核心教材13册,已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为鼓励青年学生为弘扬中医努力奋进,张伯礼还将个人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吴阶平医学奖等奖金捐给天津中医药大学设立“勇搏”励志奖助学金,培养立志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优秀学子。

  “谈到中医,大家会先想到它古老,它确实古老,但它的很多理念并不落后。现代医学前沿讲的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虽然提法与中医药不同,但理念却是趋同。”张伯礼说,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句话非常精辟,中医药是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产物,几千年的历史,大量的临床实践是中国特有的宝贵经验,值得认真传承发掘。

  “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不仅是抗疫,其他慢病、重大疾病也是一样,两套医学优势互补,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事业和健康中国建设。”张伯礼说。

(责编:崔元苑、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