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三种“征信修复”骗术 你入过坑吗

2021年06月25日08: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你的征信记录上有逾期信息吗?如果有人帮你“修复”征信记录,你会花钱去办吗?随着征信被社会逐渐重视,市场上出现多种打着“征信”旗号的虚假广告和诈骗套路。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有三种与所谓“征信修复”有关的骗局,需要大家特别防范。

  骗局一:花钱请人帮你“修复征信”

  央行提示:“征信修复”不靠谱且涉嫌违法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互联网上以“征信修复”为关键词可搜到不少“中介”的广告,有的表现得很隐蔽。比如,有中介称自己只是提供“征信异议申诉”方面的咨询,报价2000元,具体情况必须电话沟通。取得联系后,中介会说具体收费要根据征信报告的情况来定价,可以先签合同再缴费,办不成会退费,多久能办好说不准,可能至少要一个月。从报价来看,消除一条逾期记录需要1000至3000元不等,如果不良记录很多还可以打包定价,单价会便宜些。

  北青报记者发现,警方和法院判决公布了不少相关诈骗案例,骗子们收了钱要么找借口拖延,要么直接失联。

  2019年11月,焦某声称可以帮人修复征信记录,张某信以为真,付了6000元。过了很久,张某的征信记录都没变化,焦某收了钱并没办事,张某这才感觉上当受骗。法院查明,焦某在明知自己不具有办理委托人请求事项的能力的情况下,以给被害人张某修复征信不良记录为由骗取张某6000元,用于个人生活支出。法院认为,焦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最终判决焦某犯诈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

  重庆的邹某,曾在微信上发布能够修复征信、消除黑名单的虚假信息,骗了马某1500元钱。法院查明,除了“征信修复”假广告,邹某还曾发布可办合法驾驶证、可消除酒驾、超速等违法记录、卖库存车等虚假信息,骗了另外5人5万余元。法院最终以诈骗罪判处邹某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诈骗分子的广告里经常会配上“银行”发出的征信信息修改的短信截图,甚至还有与“银行客服”通话的视频,让人感觉成功率很高。但实际上,这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诱饵”,短信截图都是PS出来的,故意用编造出来的成功案例来骗取信任。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这些案例都是典型的“征信修复洗白”诈骗。他们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异议申诉咨询、代理”为名义开办业务或发布广告,有的收取高额费用后失联,有的教唆个人用“非恶意逾期”理由无理申诉,或运用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以图修改不良信息,通常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根据相关法规政策,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不适用于“信用修复”,不良记录在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5年后自动删除。

  据了解,信用报告里的不良信息,任何人都无权随便更改删除;如果出现银行失误、不法分子盗用身份等特殊情况形成的不良记录,可以依法提出异议。

  央行有关人士指出,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个人认为信用报告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不收取任何费用。利用非常规手段不仅不能清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甚至会对个人造成不良影响。

  骗局二:培训“征信修复”费用不菲

  央行提示:“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说法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网络上搜索“征信修复”,除了中介,还有不少培训课程的广告,价格从几百到数万元不等。

  北青报记者以客户名义,随机联系了其中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直言,学员学会之后,在可以接单的范围内,修复成功率高达90%以上。根据市场情况,修复一条能赚1000~3000元不等,做得多赚得多。“交3980元学费,能学会相关技术,一年内可电话微信免费咨询,学会了就可以出去自己做。”

  这些机构究竟能教学员什么真本领呢?公开报道显示,这些所谓“征信修复”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造假骗银行。

  济南的马先生信用卡曾有几次逾期,心里一直不踏实。2019年4月份,在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广告称能培训“修复征信,漂白黑户”,他动了心。马先生来到这家公司,交了200元,先试听了一门公开课。他记得,试听课主要就是讲师鼓吹自己多了解银行政策,讲授了如何规避银行的监管,如何使用信用卡能更快地提额,如何刷流水等,但并没有讲如何修复征信。

  听完这节200元的公开课,工作人员告诉马先生,如果想真正学会如何修复征信,需要参与后续的“品牌课”,培训价格为19800元。对方还说,学会了这些技术,不仅能把自己的征信记录“洗白”了,还能靠这个手艺赚钱。

  马先生觉得很划算,就交了钱开始学“品牌课”。可是学着学着,他却越来越感觉心慌,因为课程核心就是“造假”。讲师告诉学员,一定要想办法让银行知道逾期是人力不可抗的原因造成的,要找出特殊理由让银行相信并同情你,为此必须想办法弄到证明。比如托熟人或者私刻假章伪造病历等。马先生感觉这样的做法太危险了,随时会出事。他想退出课程并要求退款,但被对方拒绝。

  还有一些学员参与此类培训后称,讲师也强调,修复征信的关键是逾期原因,他们提供的原因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如地震、泥石流、见义勇为、妇女被拐卖、生孩子难产昏迷、被传销组织控制等等。讲师称,不管什么原因,关键是要拿出证明,造假也无所谓。

  业内人士透露,异议申请的资料,有关部门都会一一核实,所以不要抱有幻想,被查出资料造假可能有更大的麻烦。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以培养征信修复、信用修复专业人才为口号,谎称教授征信、信用修复技巧或提供征信修复师、征信管理师的培训、考证服务,实则为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征信修复师、征信管理师证均未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不具备合法性。征信领域也不存在修复这一说法。

  骗局三:招收征信代理、加盟

  央行提示:不得采用加盟等从事征信业务

  除了征信修复的培训,不少机构还对外声称可以通过代理和加盟一起来赚钱。

  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他们公司也招收代理,“代理就是你去找客户,我们来解决问题。”据其介绍,代理分为不同级别,成为初级代理需交一万元,每单可提成50%。

  据了解,不论是代理还是加盟,上当受骗的人也不少。2019年8月,湖南一家公司对外吹嘘“征信修复是国家战略,公司有批文和经营牌照”,艾先生动了心,交了2.98万元成为岳阳市“独家代理”。双方约定:代理享受600元/条个人逾期征信修复价,市场价不低于1500元/条。

  没过多久,艾先生向该公司上报两条逾期单,其中一条是他妻子的,境外刷信用卡150美金,逾期一个月,公司承诺90天内修复好。最终提供的解决办法竟是 “伪造假病历、住院证明”。普通人都能一眼看出是假的“证明”递交给银行当然没有被采纳。这两条逾期都没有成功修复,艾先生发觉被骗,找对方协商退费,却迟迟没有结果。

  央行有关人士表示,这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理由,诱导受骗者用代理、加盟方式办征信相关业务,实则为骗取代理、加盟费用。

  根据《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第五条,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应当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据《企业征信加盟代理机构备案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任何组织都不得采用加盟、代理、挂靠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文/本报记者 程婕 统筹/余美英

  央行提示

  “征信修复”既不靠谱又涉嫌违规违法

  “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说法

  任何组织不得采用加盟、代理等方式从事企业征信业务

(责编:孙红丽、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