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心态好缩短病程,有信心才能治好病

2020年08月04日09:00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

北京老年医院帕金森病房主任 吴玉芙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丽娜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 杨放如

面对重大疾病,人会变得非常脆弱,甚至陷入沮丧无望中。此时,患者能否快速恢复信心,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及未来生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近期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有关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发现,与被动应对疾病的患者相比,主动应对者的病程更短、运动障碍更少、抑郁症状较少,且能保持较好的认知功能。

有无信心,结局迥异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在北京老年医院帕金森病房主任吴玉芙看来,这句话同样反映了信心对慢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以帕金森病为例,其病程可达十几年,需要不断调药,若没有信心,患者很难坚持下来。

吴玉芙介绍,一名有6年病史的67岁女性帕金森病患者,今年就遭遇了信心受挫-病情恶化-改变心态-状态恢复的转变。

年初时,因客观原因导致就诊调药不及时,老人的症状产生波动。信心丧失后她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放弃服药。病情很快出现恶化,老人不仅不能独立行走,坐轮椅都有些困难。老伴强行把她带到了北京老年医院。吴玉芙问诊时觉察到,患者不但需要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支持。入院后经过耐心开导,老人的信心逐渐恢复。重新调整药物,并增加康复治疗项目后,她的症状开始得到控制,原来颤抖不停的手可以拿起勺子自己吃饭了,也能从轮椅上站起来独立行走了,阴霾的情绪更是一扫而空。在做控制步伐训练时,护士担心她走得太快会摔倒,她却开玩笑说:“我肉厚,有弹性,摔不坏的。”

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是否有信心很可能会决定病情发展的结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就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

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曾在同一个重症隔离病房,邻床住着两位70多岁老人,他们入院时的病情差不多,最终结局却迥然不同。一名老人坚信自己能好起来,积极配合治疗。尽管时常胃口不好、喉咙痛到不易下咽食物,他仍坚持按照医生的建议“尽量多吃饭”。无论什么治疗,哪怕感觉身体不适,他也会尽量克服,配合医生。老人被收治入院时病情严重,需要高流量吸氧支持呼吸功能,但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他的病情逐步被控制,住院70天后就康复出院。

另一名心态完全相反的老人,虽然最初病情稍轻,却因为态度消极,不配合治疗,导致情形每况愈下。每次医生跟他说“情况有好转了”,他的回答都是“我没好,我可能好不了了”。入院不到40天,老人去世。“在治疗中,信心对患者的影响无法忽视。”张丽娜感慨道。

好心态帮患者闯过难关

能够左右疾病治疗效果的,除了采用的疗法,更重要是患者的配合度。在张丽娜和吴玉芙看来,凡是有信心的患者,治疗依从性都会非常好。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上发表的两项研究显示,与被动应对的患者相比,主动寻求信息并对疾病进程抱有积极期望的患者,更有可能坚持治疗。由于求生欲望强烈,心态积极的患者会主动履行医生建议,比如努力吃饭、按时吃药、坚持锻炼等,受益于此,治疗和康复效果都会大幅提升。

有信心的患者大多心态平和向上,有助于维护身体免疫功能,帮助重症病人战胜疾病。即便患上癌症,有信心的患者也更容易做到长期带瘤生存。2020年发表在《癌症医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被诊断为非转移性癌症的人群中,自我感觉消极的人比感觉积极的人,死亡风险高出3.62倍。

漫长的疾病康复过程中常会出现病情反复,一旦长时间努力后病情又回到原点,对患者的打击可想而知,此时,是否有信心坚持下去就显得格外重要。美国纽约大学全球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自信心可能有助防止轻中度中风幸存者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免受二次中风的伤害。

积极心态还是患者重塑新生活的关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曾接诊过一名非常有代表性的患者。他因主动脉夹层就医,一番抢救后命虽然保住了,腿却由于缺血时间过长不得不截肢。为防患者醒来后承受不住巨大的打击,治疗团队提前请来了心理医生,然而患者苏醒后,不仅没有特别沮丧,还反过来开导医生说:“看来我原来学错了方向,也许以后要研究一下材料学,装个假肢让生活更好一些。”两年后,患者给抢救他的医生发来了用假肢走路的视频。“安装假肢后的磨合过程非常痛苦,他经过一段时间康复就能独立走一段路,十分了不起。”张丽娜说,现在这位患者的生活已几乎恢复正常,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强大的自信心。

四步做好心理“武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放如表示,得病后往往是身心共受苦难,在身体治疗之外,必须从心态上做好“武装”。做到以下四步,有助于重拾信心。

第一步,接纳现状。衰老和疾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是客观规律。患病时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要接纳自己的状态。若很难做到,可尝试反向思维,比如,总抱怨“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不仅无助治疗,更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在接纳现状的同时,还要对所患疾病有个正确认识,主动了解这是什么病,有哪些治疗办法,各种疗法的副作用和预后如何等,以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

第二步,配合治疗。治疗很难有百分百的满意度, 除疗效难以预料外,有的治疗方案会让人感觉痛苦,有的药物会有副作用。例如化疗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脱发等。患者应在详细了解后做好心理准备,坦然面对副作用及可能的不良结果。

第三步,适当做放松训练。听音乐或运动都是不错的放松身心方式。慢病患者可做健身操、八段锦、太极拳等,一方面能转移注意力,降低疼痛等不良感受,另一方面有助身体功能及信心的恢复。

第四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遇到无法排解的情绪障碍或心理问题,向亲朋适当倾诉有利于缓解痛苦;若情绪症状严重,如长期失眠、焦虑、抑郁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时,则应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专家最后提醒,自信心并不等于盲目自信。如果盲目相信自己没病或可以扛过去,不愿意配合医生,反而不利于健康。树立信心的前提是接纳真实病情,积极配合治疗。家人也应从物质、心理等各方面主动给予关爱,帮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