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袁亚非: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促进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0年05月20日21:25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近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20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在20日举行的主题为“推进医养结合 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的圆桌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三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亚非在接受连线采访时表示,关注养老民生,关键在于促进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4亿,占总人口比重18.1%,养老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占老年人口绝大多数的收入不高、积蓄不多的老年人来说,能否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可及、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成为当前中国养老面临的一大课题。

袁亚非在接受连线采访时表示,关注养老民生,关键在于促进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袁亚非认为,“普惠养老”关键词有三个,“普”就是普遍可及,“惠”就是质优价廉,“养老”就是提供日常照顾、长期医护和精神慰藉等服务。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之外,由政策引导、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市场供给,使合理定价、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尽可能惠及最大多数的老年人。

“现阶段,国家的指向和态度已经明确,采取很多措施鼓励各省市积极发展包括普惠养老在内的养老产业,但我认为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袁亚非说。

袁亚非介绍,首先是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从“普惠养老”的服务对象来说,一方面,普惠养老的覆盖面较低,另一方面,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刚性护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其次,养老机构存在供需错配问题。我国养老机构收住老人不到215万人,整体床位空置率达50%。很多公立机构供不应求,而民办机构门庭冷落。此外,机构养老行业市场化水平不高,缺乏活力。公办机构存在不计成本、效率低下等弊端;而占民办机构95%的非营利性机构由于投资不能收回、盈利不能分红、不能抵押贷款,无法立足长远、做大做强。

对此,袁亚非建议,可通过全方位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促进我国普惠性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迅速总结参与城市的政策经验,尽快形成支持社会资本可持续发展普惠养老的新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总量迅速扩大;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重点发展城区普惠养老,提高民办机构服务质量,减少供需错配;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市场化改革,激发养老服务行业活力。

对于如何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袁亚非认为,尽快将长护险纳入社会保险法,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议尽快将长护险纳入社会保险法,从顶层设计上确定长期护理险是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这五大基本保险之外的第六个社保险种,并明确长护险参保人群和缴费方式、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以及不同失能程度人群享受服务的等级标准。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共同出资的筹资机制,其中,保险缴费应该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家庭资产和收入较低的老人,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降低老人自费部分,让更多有需要的老人可以享受到有质量的长护险服务。

袁亚非认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还要借助商业保险,建立长护险灵活的筹资方式。为解决长期护理险的筹资和供给问题,建议建立以社保为主、商保为辅的长护险保险体系。他表示,可适时出台商业护理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调动更多市场资源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障和长护险体系的建设中来。商业保险行业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作用,积极推动产品及服务形态创新,通过养老产业投资等渠道来帮助缓解长护险筹资不足的问题。

2020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论坛

(责编:李轶群、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