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多汗要补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王世东
人们遭遇闷热天气会出汗,越闷热,汗越多,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若有人不论春夏秋冬,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尤其后背等部位特别严重的,中医将这种动则汗出,而且不因气候、衣物不当或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造成的多汗称之为“自汗”。经常自汗的人,还可能出现怕冷、怕风的情况,尤其汗多的地方更怕冷。
汗是体内的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的津液运输到体表,依赖体内真阳蒸腾作用而形成,受人体正气的调摄。生理情况下,出汗既需要阳的蒸腾,又需要气的约束固摄,这样才能正常排汗,并且能驱除外感邪气,使阴阳调和,维持体内环境平衡。而当人体气虚时,卫表不固,津液自行外泄就会形成自汗。人长时间过度劳累或者久病重病,都会消耗正气;老年人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也会出现气虚的症状,表现为动则汗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甚至出现头晕目眩、易受外感、面色无华等症状。
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的部位,阳气相对充沛,更利于局部阳气蒸腾形成汗液。当人体剧烈运动时,阳气蒸腾,在后背阳气聚集的地方就会产生更多的汗液。气虚的病人,由于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正气的约束作用不足,所以比正常人更容易出汗,背部汗出过多的情况就更为严重。大量汗液的排出,又会进一步使机体出现阳气虚损的情况。气不足则多汗,阳不足则怕冷。现代人作息不规律,经常食用生冷食物,导致人体阳气受损。若在气虚的基础上兼有阳虚,阳气温煦、兴奋的功能下降,自汗患者就会兼有虚寒性质和功能减退的症状,如面色淡白、四肢逆冷、喜静蜷卧、神疲乏力、小便清长、畏寒喜暖等。
中医认为阴阳失调、营卫失和是导致排汗异常的主要病机。因此,对于气虚所致的汗出,应扶正以止汗。补足正气,沟通营卫,调和阴阳,人体的汗液排泄功能才能恢复正常。
气虚型的自汗可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症状缓解后可继续服用四君子汤以补气扶正。平时应多吃补气食物,像小米、糯米、粳米、扁豆、豆腐、红薯、兔肉、鸡肉、鲢鱼、黄鱼、鸡蛋、猪肚、马铃薯、香菇等,这些食物都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在运动方面,根据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来培育元气,增强正气,抵御外邪。由于气虚患者卫外不固,邪气更易入侵,所以在汗出之后应尽快擦干身体,以免形成外感疾病。
当兼有阳虚的症状时,可用芪附汤或黄芪建中汤来温阳、固表、止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的食物,多吃温热性质的食品,比如腰果、松仁、核桃、韭菜、山药、南瓜、桂圆、羊肉、牛肉、肉桂、干姜等。还要远离阴凉潮湿的地方,以免受风寒而患病。
气虚严重的自汗患者还可用药膳加以调养,方法为:取红枣20枚、黑豆150克、黄芪30克、炒麦芽20克、乌梅3枚,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用小火熬粥服用,每日1次,坚持服用,可起到滋补脾肾、益气固表的作用。
患者长时间自汗,易伤阴津,往往后期会出现气阴两虚的情况,待症状缓解后可用益气养阴的方剂调养,如生脉饮或用沙参、麦冬、玉竹代茶饮等。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