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警队“法医秦明”破解死亡密码

2016年12月09日08:49 来源:北京日报

  在法医鉴定中心解剖楼标本室,法医陈庆介绍一起法医在破案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案件的证物:一块头骨切片和在头骨上留下伤痕的凶器。本报记者 邓伟摄

  网剧《法医秦明》热播后,法医这个相对陌生的职业进入公众视线,剧中能读懂“尸语”的帅气法医屡破大案,令人称奇。法医的真实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记者昨天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一探究竟。

  一个月牙形缺损揪出凶手

  白色的二层小楼,经风历雨已有年头,坐落在法医鉴定中心院内的解剖楼外观跟普通楼房无异,楼前一处石碑上刻着“魂安”二字,让人立刻心生敬畏。见到法医病理室主任陈庆时,他的警服外面套着白大褂,这位已有15年工作经验的法医更像是文质彬彬的外科医生。

  在《法医秦明》中,从致命伤推断出的作案工具往往成为关键的破案线索。“法医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判断致伤物,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方向作出指导。”在标本室,陈庆拿起一根管叉,尖端插着一小块颅骨。这是2011年一起工地命案中凶手的作案工具。

  当年案发后,死者头上的钝器伤和躯干贯通伤引起陈庆的注意,联系死者太阳穴处一个月牙形的缺损,陈庆想到曾在老电影中看过的管叉。陈庆根据伤口推导出作案工具的尺寸数据,侦查员果然由此找到了工地中使用这种工具的几个人,并迅速锁定嫌疑人。因为致伤工具发现及时,从接警到破案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原来凶手与工头发生矛盾,被扣了工资,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带着管叉躲进工头宿舍,在床下趴了六七个小时,等到在外面喝高了的工头回到宿舍后,他爬出来,将满腔怒火发泄了出来。

  他曾在墓地里完成解剖

  走进一楼的解剖室,宽敞的房间内间隔很远地摆着三张解剖台,每张解剖台上方都有由数根灯管组成的光源。一位穿着一次性解剖服的女法医戴着橡胶手套,正在把器械放入消毒柜,她头上戴着一次性帽子,脸上除了口罩还有遮挡至头顶的透明面罩。

  陈庆介绍,解剖尸体并不是都能在环境如此理想的解剖室内进行,有时案发紧急,案发地偏远,尸体不能及时运出,需要就近解剖。他曾经在山上、玉米地里、墓地里完成过解剖。夏天的玉米地,进去一分钟就全身湿透,冬天的野外环境能瞬间把人冻透。“这份工作没有时间表。”无论多晚,只要发生命案,陈庆都要立刻赶赴现场。

  “十多年没看过电视了。”提起《法医秦明》,陈庆称自己并没看过,只看到了网上相关的帖子,很高兴大家关注这个“幕后”职业。陈庆2001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毕业后参加工作,15年来共受理法医鉴定3500余例,参加各类现场勘查1500余起,解剖尸体1000余具,尸表检验3000余具,曾主办多起重大案件的勘验和鉴定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工作24小时,拿器械的手都痉挛了,碗也端不住。”陈庆说。

  生活中的陈庆也和普通人一样,跑步、游泳,通过这些方式给自己放松减压。跟尸体“交流”并没有让他超然生死,而是更看重生命,更珍惜生活。

  还死者妻子一个清白

  法医从事的是罪与非罪、人命关天的大事。“决不让凶手逍遥法外,但也不能冤枉任何一个无辜的人。”陈庆说。2011年3月,一名瘫痪的男性死在家中,原因竟是一个烟头引发的火情,死者头面部、躯干背侧等多个部位烧焦炭化。就在死者妻子下楼晒床垫的18分钟内,一个烟头引起如此大火,是意外还是被杀后再造成意外身亡的假象?

  有死者家属坚定地认为,这是一起刑事案件。原本就不同意这场婚姻的家人认定,妻子就是在等他死后继承房产。

  为揭开事实真相,陈庆带领他的团队迅速投入工作。陈庆发现,当天死者身下垫着的是太空棉,于是做了实验,结果发现,这种太空棉只需要5分钟就能烧得一点不剩。另一个怀疑他杀的疑点是,死者气管声门以下没有检验出一氧化碳,这很像是死者没有呼吸后再放置在火场内。但经过对尸体进行详细的解剖,陈庆发现,死者是短时间内被高温作用于呼吸道,造成喉头闭锁导致窒息死亡,所以声门以上有大量碳尘,声门以下却是干干净净。

  通过对一项项怀疑的排除,所有疑点都被解释得很清楚。这真的只是一场意外,并非他杀。

  “每起案件中,法医都要在鉴定书上签字盖章。”陈庆说,法医身上背负着很重的责任,要为每一起案件负责到底,可以说是“一份没有退休的职业”。他会告诉团队中的年轻法医,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对得起受害者,对得起良心,对得起这身警服。(记者 孙宏阳)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